心理健康

高三了,你在努力前行吗?

点击:21213 创建:2018-11-05 09:10:30

新学期,学校心理辅导室突然多了些焦急又困惑的高三学生面孔……

 

一、高三了,你过还好吗?

高三,成长的一次磨砺,尽管大多数人都能很好的调节自己,但有部分同学,时常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淖中。



20160331105925474002.png





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以下的状态:

1.莫名的感到恐慌、害怕,心跳加速…

2.脾气变的越来越大,忍不住发火,尤其是在父母面前时…

3.感到自己很失败,一无是处…

4.感到对不起父母,对不起家人的期待…

5.懒得和同学讲话,人际关系变的糟糕…

6.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,可能是同学,邻居,亲戚等…

7.感到努力已经来不及了…

8.内心想要努力,可是行为上又习惯性的放纵拖延…

9.时常胡思乱想,学习效率很低…

10.感到别人状态都很好,自己却很糟糕…

 

二、你为什么感到焦虑?

其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。大多数人接收到的教育是要出人头地,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该力争上游。在高考面前表现出来的就是想要考入一所有名气的大学,至少也要上个一本。然而名校不是那么容易考入的,一本对很多人来说也很遥远。于是,他们不得不时常面对外貌不达标,成绩不如意,理想遥不可及的状态。这时就会产生一种沮丧、无力感,甚至感到自己对不起家人,或者感到未来没有什么指望。

其二是周围环境的影响。同学努力学习的样子,父母期待的眼神,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强调,都会在无形中制造一种压力感,让你感到高考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,不断唤起焦虑的感受。

 

三、焦虑会带来什么?

心理学研究表明,在一定范围内,成绩和动机成正比,动机越强烈,成绩就越好。但当超过某一临界值之后,动机强度继续上升,获得的成绩反而下降了。

动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焦虑值。焦虑是一种唤起,适度唤起可以调动资源更好的完成任务。但是焦虑值持续升高,就开始出现负面效应:心慌意乱,过于看重结果,反而学起来不够专注,或者干脆拖着不学。想学又学不进去,一面心急如焚,一面拼命拖延。

 

如:

有时候,你看到一个人明明作业堆积了很多,却还在悠闲地看小说,未必就是她没有压力,反而可能是压力太大,选择了逃避,就什么都不想做了。

有时候,你看到一个人成天抱着书,成绩却没有起色,她也很可能因为太着急根本没有学进去。抱着书只是一种自我安慰。

还有的同学,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焦虑,成绩觉得也还能接受,父母也没有给压力,但是还是莫名的心慌意乱。这样的表现是受环境影响的焦虑。他们的焦虑源于没有明确目标,因此盲从他人。

 

四、你该怎么做?

1.建立准确定位,重新规划人生

高考并不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,但是却给了你一个选择的机会。当你对自己有清晰和准确的认识,选择了正确的方向,就能够成就最好的自己。高三的学习,就是为了自己,未来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。

成绩是选择的基础,但是若不了解自己,没有准确定位,也谈不上选择。

 

2.抓住今天,化解焦虑

未来不是突然出现的,而是由每一天的累积而成的。与其把自己的精力浪费在无法预测的事情上,不如抓住今天。有智者说,人生其实只有三天:昨天,今天和明天。昨天的,已经逝去,再也找不回来;明天会发生什么,自己无法预测也无法掌控,唯一能把握的,就是今天,现在,此时此刻!只有把握了今天,才能让自己掌控自己的未来。

所以,认识到高考当前,重要的不是将来会发生什么,而是今天你做了什么!在今天就做一个让自己满意的自己,这才是最重要的事。如果每一天你都努力做到让自己满意,又怎么会没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呢?

把握今天的三个小建议:

1、将目标由考试分数转变为监控自己今天的表现:上课注意力集中情况,课后作业完成情况,计划完成情况,整体状态满意度。一天结束时,用两分钟记录自己今天的表现,能够让自己越来越靠近理想的学习状态。

2、早晨来到学校,用5分钟列出今日计划。计划要结合老师的安排,计划的内容不宜过多,计划若被打乱就灵活调整。

3、在一天结束时,列出今天的收获。包括学到的知识点,攻克的难题。记录收获能很好的克服“感到一天什么都没做”的焦虑。


高三了,你在努力前进吗?(2)998.png

 

最后,希望高三的同学们,能够重新认识和定位自我,在行为上,能够克服怠惰,抓住今天。当你说“明天再做”的时候,很可能就等于“永远不会”。所以,现在,就是最重要的时间。

世界那么广阔和丰富,大千世界中总会有一个是属于你的位置,你需要做的是找到它,瞄准它,努力靠近它。人生其实只有一种成功,那就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度过一生。

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普洱市第一中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8年11月2日

撰稿:唐春霞

编辑:吴晓琼

审核:贺应彪